還記得兩個月前在微博掀起的那場周杰倫vs蔡徐坤數據大戰嗎?最終周杰倫的影響力被數據化,定格在“1.1億”,微博也在這場battle中坐收流量之利。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數據化時代,“做數據”成了一種人人心知肚明的商業“潛規則”,沒有數據流量,則等于0。
那么,有了流量就可有了10000種可能嗎?也不盡然。沒有真實流量做“1”,結果仍然是一堆0而已。
幾天前,一個騙子被另一個騙子欺騙的故事在網絡爆火。雖然聽起來更像一個逗笑的繞口令,但確確實實是一個企業主控訴蜂群廣告流量造假的真實事件。
公眾號的作者找到MCN機構蜂群傳媒討論設計了一個預計100萬的微博平臺話題推廣全案。蜂群將自己旗下的一名380萬粉絲的時尚博主“張雨晗YuHan”推給了自己,并拍攝了一支推廣的Vlog。
Vlog微博發出49分鐘,觀看量達到了12.1萬,評論上百和上千的點贊。還有人在評論中詢問店鋪地址,博主也在評論區發放了優惠券。但作者店鋪的銷量卻為0。事后有用戶查看涉事博主張雨涵的真實粉絲數量,380w粉絲只有1w是真實數據,粉絲數據就嚴重造假。
隨后蜂群文化發表聲明回應并強調“未承諾任何關于轉化率的問題,投放效果取決于多方面因素”。
興田科技觀點 中小企業網絡營銷最終要讓流量回歸真實
這是一個注意力稀缺的互聯網時代,流量大戰來勢洶洶,一不小心就會湮滅在互聯網洪流之中。企業想要做B2B/B2C轉型,網絡營銷是增量市場不可或缺的營銷手段。面對層出不窮的推廣手段,很多傳統企業主往往出現“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問題,盲目跟風的結果就是投入了大量資金卻一點效果也沒見到。帶不來流量,想要實現銷售轉化可謂難上加難。
不管企業選擇哪種營銷推廣方式,搜索營銷也好,社群運營也好,短視頻也好,或者是上文提到的微博網紅帶貨,不能帶來真實流量的營銷手段都是毫無價值的,“做”出來的數據更是給企業挖坑,企業花了錢但并不能帶來實際的業務增長,最終很有可能埋葬了公司的前景。
興田科技認為,傳統中小企業網絡營銷的最終目的,是要讓流量回歸真實,提高轉化率,切實促進企業業務增長。
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互聯網應用用戶規模和使用率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即時通信類、網絡視頻(含短視頻)和搜索引擎。由此可見,搜索營銷至今仍然是網絡營銷的核心技能。
隨著中國互聯網技不斷成熟發展,搜索營銷的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也隨之增加。如今,綜合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的搜索營銷系統成為廣大企業主用于宣傳推廣企業品牌的得力工具。
搜索營銷以轉化為目的,利用SEO優化工具幫助網站提高收錄、增加搜索引擎的爬行次數,最大化奪取各媒介渠道的空間和時間,確保企業信息能持久地占據搜索引擎前排位置,讓更多人看到企業信息,從而提高流量轉化率,企業業績自然隨之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