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沖擊下的這個春節,隨著國家對疫情防控政策的下發,絕大多數居民都選擇不出門、少出門,以實際行動狙擊疫情。這給原本想趁春節消費旺季拉動銷量的部分商家帶來了巨大壓力。
知名餐飲企業西貝餐飲的董事長在接受采訪時無奈表示,疫情致2萬多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3月。
大企業尚且如此,傳統中小企業遭受的打擊可想而知。每天算著損失多少,資金還能維持多久,這或許就是疫情之下一些中小企業的生存現狀。
傳統線下獲客模式受阻
為響應國家號召,各企業延期上班,城市居民閉門不出,導致線下人流驟減,傳統的線下獲客模式一時難有起色。不僅如此,出行限制導致線下客戶拜訪舉步維艱,各行業的展會展會也會受到影響。對獲客渠道單一的傳統中小企業來說,這個冬天無疑是個真真切切的“寒冬”。
線上模式開啟各行業發展新機遇
疫情之下,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護用品需求激增,食品、生活用品等剛需物品也不會因為疫情就停用,因此大量用戶轉而通過線上購物的方式補給生活用品。與此同時,有些餐飲商家開通了線上點單配送服務,由商家或同城配送平臺完成配送,以彌補線下營業額的虧損。漱玉平民大藥房也通過小程序線上預約的方式向市民售賣口罩,解決了口罩緊俏的情況下市民購買難的問題。可以說,線上模式的開啟是各企業在這場戰“疫”中的“新拐點”。
積極探索線上模式“求生”的不僅僅有零售業、餐飲業,各行各業都在根據此次疫情防控情況,針對用戶需求,迅速調整產業模式制定應對策略。
互聯網+教育培訓
受疫情影響,全國學校延遲開學上課,線下教育培訓機構也紛紛暫停課業,這讓面臨升學壓力的中小學生和家長感到萬分焦慮。于是在線教育網站站了出來,不少學校和培訓機構采用線上授課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免費的視頻課程。其中,學而思更是與學習強國聯手打造了免費直播課,不僅解決了非常時期學生停課不停學的問題,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疫情給企業造成的影響和損失。
互聯網+醫療
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緩解醫療壓力,不少醫院通過小程序、公眾號、APP等方式開設了線上發熱門診咨詢服務,在線遠程為市民問診。也展示了通過互聯網醫療進行分級診療的可行性。
互聯網+地產
VR看房曾經是貝殼的特色項目,但在疫情期間卻被多家房地產商采用。可見傳統房地產企業也積極抓住轉型機遇轉型,邁出重要一步。
疫情防控讓絕大部分人宅在家,因此他們每天都有足夠長的時間使用各種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產品。來勢兇猛的疫情給了眾多企業商家一記重拳,在這同時,互聯網、數字化給企業帶來的出口和轉機,也為一部分準備充足的企業贏得了寶貴的競爭時間。
疫情當前,中小企業該如何應對?
當前的疫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曾經的非典。2003年的非典將全中國正常的生活和商業活動全部打亂,每一家企業都在驚恐中度過一個又一個難熬的日子。但隨著非典疫情得到控制,中國的消費迅速反彈并在2004年創下了新高,可謂后勁十足。還有人說,是因為非典疫情,所以催生了后來的互聯網電商巨頭淘寶和京東;非典疫情吹響了互聯網社會化大普及的總攻集結號。
2003年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疫情肆虐使得眾多中小企業經營困難,但也有部分準備充足的企業會浴火重生。疫情過后,各行業競爭只會更加激烈,機會也會更多。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月,商務部等8部門就曾針對推動服務外包加快轉型升級發布了指導意見,意見指出:"鼓勵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依法合規剝離非核心業務,購買供應鏈、呼叫中心、互聯網營銷推廣、金融后臺、采購等運營服務。"由此可見,國家是鼓勵傳統企業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互動,創新發展轉型升級。
面對疫情給線下實體經濟帶來的沖擊,中小企業應該利用互聯網帶來的機遇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古語講,思則變,變則通。坐以待斃、準備不充足只會加速企業“滅亡”,及時調整方向,合理布局線上模式才會突出重圍。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應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應該早做準備。而對中小企業來說,這個時候做網站優化是很合適的。網站優化不受時間、空間的影響,且優化關鍵排名周期一般為1-3個月,等疫情過后企業排名上升了、穩定了,咨詢量也就隨之而來了。
這次疫情,是加速淘汰與加速升級的過程,是機遇也是挑戰。當下的市場需求仍在存在,只有早做準備、積極布局互聯網渠道才會在市場重新洗牌后脫穎而出,成為疫情結束后的勝者。因此,廣大中小企業切勿無所作為、坐以待斃!